寻根问道说教育之二,教育人观点与感悟集萃
2014年7月23日,伊顿纪德品牌《优教育》编辑部和来自海内外的20位资深教育人,远去了都市的繁华,来到安徽黟县碧山村,开启了一段“寻根问道探源求美”的心灵之旅。在接下来的四天里,大家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一起探寻乡土中国的奥秘,在别样的生命境界中思考教育的根本,围绕“教育和美的关系” 展开了体验、反思和对话。
在这里,沙龙以“美是什么”的设问正式开题。
与会教育人各抒己见,碰撞争鸣。有人说美是自由、自然、自在,是相遇、相悦、相越;有人讲美是内心的平和和安详;有人认为美是骨子里流淌的一种高贵;也有人相信美是从容、淡定的人生境遇;有人说美是对意义、价值的发现和创造;有人觉得美要承认几点:孩子气,年轻、有活力、充满想象;有人说美是真和善的父亲,还有人说美是无用的大用,是包容的力量,谦卑的梦想,不懈的探索……
虽然大家关于美的认识见仁见智,但大家向美求美的心境是一致的。从碧山书局古老的窗棂望出去,远山近水勾勒出浓淡氤氲的山水画。在同一副美景下,教育人心中对美的认识渐渐走向融合。
浙江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力研究所所长吴华
美是对意义、价值的发现和创造。通过自由的教育可以创造更多美的可能。美是自由生长的,美具有多样性!
杭州拱宸桥教育集团总校长王崧舟
深邃的见地、自由的思想、弘阔的视野、宽容的气度、谦卑的情怀、理性的精神,生命在一次次摇曳与碰撞中升华。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就是心灵的解放。刘晓波说:审美就是心灵的自由。没有心灵的解放,就不会有心灵的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本质就是美。
无锡蠡园中学校长邱华国
美是自由、自然、自在,美是相遇、相悦、相越。美的路径是一条射线,我们的寻美之旅就是在这条射线里找点、截取线段。这次问美之旅,本身就是一种大美,甚至是一种“元美”。
这次问美之旅,本身就是一种大美,甚至是一种"元美"。微斯人,吾谁与归?大美无语,大谢不言!
宁波二中校长黄兴力
美是内心的平和与安详。美是人与环境、与人之间关系的心理投射。美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学校教育之美是校园人心灵的柔软和舒展。要评价学校教育的美与否,就把视线落在师生的脸上,看看他们的眼睛。教育的美是由内向外散发的。学校的美需要校园人的外化塑造和内化浸润。以美的教育建设美丽校园。
对教育美的追求,不是在舌尖上,而是落实于具体的办学行为之中,弥漫于整个学校肌体的每一个神经末梢之中。……通过发现美、传递美、展示美、创造美,建设中国美丽的学校。
新加坡励知学院院长甘波博士
人是一个精密的传感器,美的核心是和谐,人对美是有生理反应的,通过脑神经科学和生物反馈技术是可测量的。美就是清、静、稳的和谐情绪状态。
无锡凤翔实验学校校长许昌良
美是骨子里流淌的一种高贵!人类文明是发现美的历程。大爱,大德,大智,汇聚成了教育之美的精魂!
伊顿纪德《优教育》主编陈忠
教育是对全人的塑造,美是真和善的父亲。
感恩各位师长的盛情参与,您热情迸发,使得教育可能进入审美,穿过雨雾,看,那边的天空红得象马赛曲。
《新校长》杂志主编李斌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心有小美而自得。
新加坡励知学院院长甘波
碧山之美汇集中国教育之美。……当心与心的碰撞超越时空,尽情体验、扩展和表达教育之美之时,创新教育实践将会给中国带来新梦想!祝福中国教育!
杭州大关中学附小副校长沈君
美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无痕的教育艺术。教育人和学生美在个性,美在品质。
南京丁家桥小学校长张义宝
求真,至善,尚美!从美丽到美化到美好,直到美妙!美的真正主人是儿童。
昨天终南寻根问道自然自由今日碧山寻美追梦相遇相约明朝茅棚寻人启事伊顿伊悟草堂猪栏农庄张欧钱缘陈忠东西南北中央情理意在李斌隐南山推计划搭学园皆村落攀陡路渉涧水食野味同作息访居士遇游侠问道友共席地谈古今引经典学呼吸养心念写博客上微博刷微信圈朋友
广州环翠园小学校长喻晓玲
教育之美,美在心里,美在丰富的课程,美在师生家长的成长快乐。
- 上一个:让校服做成校园文化的标志
- 下一个:完美教室的文化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