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素的学校:美国深泉学院
沙漠中的乌托邦:深泉学院(DeepSpring College)
深泉学院始建于1917年,时任校长洛伊希安•努恩,该校坐落在美国加州沙漠深处的山谷,这里离最近的小城镇也有30英里。学院创办者电力大亨卢西恩•卢修斯•纳恩认为,物质世界充满罪恶,真正的伟人要能倾听“荒漠的声音”,因而在加州沙漠开办了这所乌托邦式的大学,并为深泉学院定下了影响至今的校训:劳动、学术、自治(labor, academics, self-governance)。
免费的劳动、免费的学校
若有幸被深泉学院录取,那就意味着每年你得到的各种资助高达5万美元。每名深泉学生只需自己买书和日用品,学费和生活费全免,均由学校提供。但代价是需付出相应的劳动。自从1917年纳恩买了深泉牧场以来,学院就一直有一个养牛农场和一个苜蓿农场。虽然学院并不是农业大学,但学生在其劳动计划下对农场经营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求学期间,学生需要做许多农场运营方面的工作。每个学期(7周)每名学生都被指派一定的劳动任务,或是在公寓(BH)洗盘子,或是负责分娩小牛。每名学生一周需要完成20小时的劳动。学生们必须和校工一起在牧场放牛、耕种,每一个人都是这个自给自足的小社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深泉学院教会学生们一个道理:理解每人应有自己的职责。不论是厨师、送牛奶工,还是饲料工和图书管理员,都对整个团体的利益至关重要。如果你修不好拖拉机,可能谁都吃不上饭。
尊崇学术:比哈佛还牛的学院
在绝大部分人的理念里,哈佛大学是绝对的世界第一,但是来自美国权威的《普林斯顿评论》<The Princeton Review- The Best College 2009 Edition>的数据却显示,有一所默默无名的学校在录取数据统计上堪比哈佛大学,甚至录取难度更大,挑人更加苛刻。这所学校就是很多中国人闻所未闻的——深泉学院。
深泉学院在挑选学生的时候条件极为严格苛刻,被录取者的SAT平均分与哈佛大学的新生录取分数相当。此外,申请者在录取之前要接受两轮面试的检验,第二轮面试还必须到学校校园接受为期3天的农场劳动和课堂考验。在美国,每年数以万计的顶尖高中毕业生申请该校,但学院每年只招收二十几名学生。
深泉学院有一条规定:教授夜间房屋走廊的灯不能关,以便学生们可以随时敲门进去一对一地讨论问题。大学里很多时候一个班只有几个人,甚至是一对一的教授课程,学生要想偷懒,几乎门都没有。学院的课程特别重视英文写作和演讲,曾任耶鲁人文学教授的戴夫•阿恩特在深泉每学期布置的阅读作业包括4000多页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著作和几百页文学评论,“我看美国不会有哪所大学会布置这么多作业、上课还有学生像他们这样积极回应的。”
学生们在深泉完成两年的学业之后可以得到Associate(副学士)学位,然后转到其他大学继续学习,将近80%的毕业生离开深泉大学后直接到哈佛、耶鲁、布朗、哥伦比亚、康奈尔和牛津大学等名校读大三,其他人则会先志愿服务一年。
深泉学院的魅力:学生自治
(1)学校一切日常管理都由学生们自己负责,包括学校开什么课程、任免教授、新生录取,都由学生董事会参与,且决定权很大。每年全体学生还要举行一次公投,决定是否开始招收女生。不过,这么多年的投票结果一直没有改变——学校仍然只招收男生。在组织招生面试的时候,坐在面试者面前的是由9位在读学生组成的招生委员会,这里的学生决定他们到底希望什么样的年轻人做自己的学弟。
(2)学生们在两年之内要独立的生活并作出对未来的打算。这26名学生不准离开山谷,也不准碰酒和毒品。
(3)深泉大学的目的:学习在没有建议的情况下处理问题。校长有可能在冬天凌晨4点敲响学生宿舍的门,宣布说,“牛奶场被淹了。”却并不指挥大家该做什么。
深泉学院自建校之日起一直秉持着“劳动、学术、自治”的办学理念,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独树一帜。这样一个“迷你学院”,生动地体现出美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过去我们往往只关注美国有世界一流大学,有规模超大的公立巨型大学,现在知道原来还有这样“小而美”的学院。过去我们提倡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培养劳动观念”等,现在已离中国的大学生越来越远,但在深泉学院却被传承了下来。深泉学院无疑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办学范式。
- 上一个:完美教室的文化构建
- 下一个:教育场景中友爱关系的重建